2009年9月3日

「行為思想」-「動作姿勢」-「應用解剖」(重播)

以下這段文字,由於應用在幾個不同的文章中,被剪得支離破碎,特別將它再次完整的節錄出來,以保留其完整之概念。

[1]
由於這段時間在教授「藝用解剖學」的課程,我嘗試著將在自然的情況之下所觀察到的人體與生活中的應用做一個較實用與密切的連結,以便一般人都運用「藝術」的眼光來欣賞「解剖學」,將「藝用解剖學」變成一門生活常識,讓大家對於這個「日用而不知」的身體有進一步的了解。

因此,藉由臨床的經驗與知識的辨證,我們暸解到,我們所觀察到的人體皆處於「動作姿勢」之中;「動作姿勢」的引發取決於「行為思想」;而「動作姿勢」的形成,則是基於「應用解剖學」的人體結構。

以人像繪畫而言,藉由「動作姿勢」的形成,了解人體比例以及解剖學中的骨骼系統、肌肉系統以及兩者間的互動關係,探求透過兩者間的互動所產生的體表變化,精準地描繪人體的動作;繼而探討引發「動作姿勢」的「行為思想」,才能有最「完美」的人物創作。

而應用在專業「身體工作者Bodyworker」身上時,我們可以藉由「動作姿勢」所呈現出來的「行為思想」,探討身體各個部位所透露出來的情緒性、象徵性與下意識潛藏性的心理內涵,藉由精細的「觸診Palpation」探索身體中,肌性與骨性組織的變異,以致於能還原出「被術者」使用身體的情境、習性與模式;接著運用「解剖學」的知識分析「被術者」在運動系統中,因「過度使用」與「廢用」而導致身體力線的動力與靜力結構[2]所產生的功能性障礙;並且運用中醫經絡學的解釋系統,探討因功能性(指運動系統)問題所導致的器質性(指內臟系統)變化、或因器質性低落引發的功能性問題,作出全面且完整的判斷。 據此以做出精準的養生課程設計,從:
觀念的建立-讓你了解當下身體的現況;
身體的整備-定期的養生課程施作與矯正;到
生活的實踐-針對你身體的現況量身訂做、規劃出適合你的養生運動與建議、修正你生活中的姿勢使用,期使身體保持在一個高品質的健康狀態。

[1]發表於"NLP神經語言學課程-第一課
[2] 人體力學中我們區分為兩種力線結構,即動力結構與靜力結構。動力裝結構的是構成身體運動的軟組織部份,如肌肉、肌腱等;靜力結構指的是維持身體姿勢的支持性組織,如骨骼、關節、韌帶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