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漫談身體的次序

晨讀《傳習錄》,讀至:

問:「程子云:『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先生曰:「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雖瀰漫周遍,無處不是,然其流行發生,亦只有箇,所以生生不息。」

心中浮現了一些想法。

「仁」最具象的理解是深藏在果實核心的種子,抽象的認知是因覺醒而產生的生長力量。若以「仁」比擬養生,則養生即是以身體整體運化的生生不息之理。
當在強調身體是一個整體、身體覺察、身體智慧,凡事傾聽身體的聲音、訴諸於自然的同時,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漸、漸次,就身體的次序

從太極拳論上,可以發現許多身體次序的描述,就身、息、心三方面來說:

就調身而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這是身體使用的順序,再細分則有身體力學與身體結構使用的順序。

就調息而言:拳經中對調息的次序並無明確的指出,但在字裡行間亦不難窺見。「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簡而言之,呼、吸即是最簡單的調息順序。

就調心而言:「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這是意念的順序。

身體的次序是在養生中不可忽略的問題,它亦關聯身體的狀態、生理運作、調整過程。

2011年11月17日

給Ru[1]的回信

很抱歉,這麼久才給妳回信,我並沒有忘記,只是一直在思索怎麼回答。
我想告訴妳的是-停止思考。
妳探討的是一個生命的問題,我的心得是-體驗生命,與身體對話!
這也是我想做的。


健康Well-being是基本命題,身心學雖然強調回到身體,強調身體的覺醒...,
但當身心學變成一種理論、學術,我們就需要反思:


相信或者說信仰是必須被質疑的...,當你相信一種學說、理論、思想...,
其實正也顯示你排斥了其他的可能性...。


[1]Ru是一位充滿靈氣的肢體藝術工作者、舞蹈家。

2011年11月1日

養生不是醫學,而是一種生活哲學!

人們有一種迷思,凡是跟身體健康有關的,就聯想到醫學,但是,殊不知跟身體健康最有關係的卻是生活。真正想獲得身體健康,要先釐清生活與醫學的界線。
生活是自然機制的運作,醫學是身體自然機制的研究。沒有醫學知識,自然機制的運作依舊。

養生是「修於自然,化於當然」[註1]模式。亦即身體依照著"自然"的機制運作,"當然"的功能就會發揮出來。

養生不是預防醫學,也不是健康促進。仔細推敲一下,不論是醫學、預防醫學或是健康促進,都是假設一個人處於病態或準病態為基礎命題,「亞健康」就是這種預告病態下的產物。

養生是積極面對身體、生命的態度與作為,不是健不健康的命題,它更象一種「創造」或是「創作」,讓一切常新、精采。

[註1]出自《太乙鎮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