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

「養生導引」10/27課程說明會,11/3開課


親愛的朋友們:
「養生導引」10/27課程說明會,11/3開課。


我們需要「養生教育」
身體的疼痛是我們的姿勢動作與身體使用,在生活的「時間流」中一連串失衡過程的產物,真正的「治療效果」必須回到生活中去調整,「養生工作者」能做的是有限的、效果是短暫的。因此,除了接受必須的「肢體療法」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養生教育」,一種回歸於生活的身體覺醒與關懷、肢體開發與探索,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的肢體使用原則

「養生導引」課程便是為因應「養生教育」的目的所規劃的課程。

「動作」部分,是以「太極導引」「氣機導引」的基礎功法為主體,基礎功法的肢體元素較單純,亦較符合生活動作的本能。精準地說,基礎功法往往才是真正的核心精髓所在。
「原理」部分,則將其肢體運動原理-「螺旋」、「延伸」、「開闔」、「絞轉」-嘗試從「身心運動教育」(Somatics Movement Education)(林大豐、劉美珠,2003)、解剖學(Anatomy)、經驗解剖學(Experiential Anatomy)以及中醫經絡學的角度,以身體為原點,強調身體智慧的體認,作為自我探索的過程。
指壓與腳底按摩是現代人必備的養生技術。因此課程中,同時規劃「日本浪越指壓」(SHIATSU)與「足部反射療法」(Foot Reflexology)的知識與基本技巧作為自我放鬆、按摩保健的方法。希望大家一併學會,自我保健,也服務家人。

將身體的覺察能力「喚醒」
你有在早晨喚醒孩子起床的經驗嗎?
我們會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穿進來,照亮整個房間。打開窗戶,讓空間流動起來,讓空氣變得新鮮。
接著,我們靜靜地坐在床頭,端詳孩子的臉,一夜的沉睡已滌除昨日的疲憊。
輕吻著他們的額頭,輕搭著他們的肩膀,慢慢搖喚…,直到他們睜開惺忪的雙眼,含著微笑、溫柔地對他們說一聲:「早安!」
他們醒了,他們的生命,就會自己運行。
同樣,我們只是一個呼喚者,「覺察能力」是存在每個人身體中的孩子,喚醒了,他就會成長、茁壯,活出自己的生命。

我們邀請大家來參加這一個課程。
這個課程的規劃有三個階段:
「基礎課程」、「進階課程」「生活課程」。

我們儘可能降低大家學習的花費,更寬裕的將金錢運用在生活品質的提昇。
我們只希望大家上兩期課程:「基礎課程」8堂課、「進階課程」8堂課。
課程採單元循環課程,方便大家隨時加入。
課程結束了,「生活課程」就是自己的功課了。
因此,「基礎課程」與「進階課程」收學費,一期8堂課,每堂課2小時,費用3200元。請穿著寬鬆的衣服,不要飽食,瑜珈墊、毛巾、茶杯請自備。上完兩期課程之後,請回家自己好好享受。若你要再來湊熱鬧(我知道大家都會有惰性,做什麼都想找伴),那麼就請你交場地費,每次100元。

「養生導引」《基礎課程簡介》
一、喚醒-身體覺察
  感覺身體與放鬆
二、美麗的飛昇-「纏絲」
  身體的「螺旋」
三、最遠的距離-「抽絲」
  身體的「延伸」的練習
四、聚散離合-「開闔」
  由「旋轉」、「延伸」引伸至「開闔」觀念
五、回到原點-「絞轉」
  由「旋轉」、「延伸」與「開闔」引伸至「絞轉」
  漣漪的中心點、颱風眼
六、天地之間-感覺「呼吸」
  「呼吸法」的練習
七、「入靜」-
  調身、調息、調心
八、「歸元」-
  身心合一

上課老師:
陳建安
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系兼任講師
長春健診預防醫學中心養生技術顧問
日本指壓協會道勵士

上課時間:每週二 晚上7:00-9:00
上課地點:長春健診5F預防醫學中心(台中市中港路一段367號5F)
課程費用:      
聯絡電話:04-23286916分機226/0936-288445

將健康的責任,還給每一個人。
我們所要強調的是:
健康,是基本人權。
健康,不是一種追求,而是我們原來就已經擁有。
所以,我們不是獲得疾病,而是,失去健康。


課程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位朋友:
學會自我保健的知識與技術,
優雅、覺醒地使用身體,
以及將日常動作變成養生運動,
照顧好自己,同時照顧好家人。


我們希望,對於健康的保有,
是出於每一個人的主動意願與選擇!

為大家祝福!

參考文獻:
林大豐,劉美珠(2003)。身心學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台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 249-272。

2009年10月19日

促進人類生命的進步,而非文明的進步

午後,騎著機車奔馳馬路上,沸沸揚揚的車陣令人心煩,我決定率性而行不再停車,闖了幾個紅燈,闖不過的,見到紅燈就右轉(錯誤示範,請勿模仿),轉著轉著,來到三民西路,騎進了麻園頭溪旁、one way的小路上,沒了紅綠燈,前方幾輛同我一樣躲避紅綠燈的貨車、轎車,引擎排著廢氣,繼續污染著鬱悶的午後...。

路上,我思索著論文的題目,思索著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思索著,為什麼非得把所有的事情都量化、物化,身心二元論、將「人」肢解的大惡棍...,而也讓我想起了安岡正篤先生的這一段話
「人類今後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一定要把文明的進步,轉化為人類生命的進步。不幸的是:以往人類的歷史,僅僅是二十幾個文明的消亡史;以此類推,現代文明也不會久遠。……欲救文明於危難中,單單靠政策、宣傳是不行的,還必須靠人人為恢復其正常的生活、恢復真正的自我而被喚醒的自覺精神。」[1]

從來沒有叛逆,卻一直任性。總以為:「情最難久,故多情者終將無情;性最難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一直知道自己「反文明」的一面,卻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直到看到了這句話。

我相信我們要做的是要促進人類生命的進步,喚醒人類自覺得精神,這才是值得用生命去經營的事。
[1]文章引自氣機導引網站http://www.qiji.org.tw/html/daoyin/book/2006/0511/13.html,作者應是鄧美玲小姐。其在上善人文基金會之網站文章<充實之謂美,用生活豐富孩子的美>上,亦有引用安岡先生的論述。http://www.sshcf.org.tw/library_view.php?id=1408

2009年10月8日

2009年10月2日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中文)



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因為哥哥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引發她日後決定投入研究人類腦部科學。
1996年10月10 號,吉兒在睡醒的那一刻發現自己的腦部出現了問題。在她的左腦有一條血管破裂,在四個鐘頭內,她經歷著自己的腦功能徹底退化。
吉兒身為一位腦神經學家,居然親身經歷腦中風...。
在這段演講吉兒用生動的演講來講述她整個中風過程。
引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PDyTx-o8

2009年9月24日

在遙遠處,一切虔誠終當相遇。

太極導引也好,氣機導引也罷,這些被發現、被開發的身體知識與技術,應是全人類的共同資產,而不應流於一門一派的門戶之私。

不管指壓也好、按摩也罷,各種的身心療法、觀念與技術都有一個殊途同歸的目的,那便是-「追求身、心、靈的和諧、帶給人類健康、幸福。」

在此,我想送給大家一句唐君毅[1]先生的話:「在遙遠處,一切虔誠終當相遇。」

[1]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 是中國現代的著名哲學家,與牟宗三、徐復觀等並為新儒家的代表學者。少年時期於四川家鄉完成中小學教育。17歲時入北京大學聽課,聽過胡適、梁啟超、梁漱溟等學者講學,而受梁漱溟的思想啟發尤多。後轉到南京中央大學就讀哲學系,並於1932年畢業。其時在該校任教的著名學者有湯用彤、方東美、熊十力等。而唐君毅更對熊十力的學問最為服膺,並執弟子之禮。

2009年9月11日

子宮日記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9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7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6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5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4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3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2

孕育新生命-母體內的冒險-1

受精

受精到懷孕四周的過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Pjl9IG3-xE&feature=related

2009年9月3日

「行為思想」-「動作姿勢」-「應用解剖」(重播)

以下這段文字,由於應用在幾個不同的文章中,被剪得支離破碎,特別將它再次完整的節錄出來,以保留其完整之概念。

[1]
由於這段時間在教授「藝用解剖學」的課程,我嘗試著將在自然的情況之下所觀察到的人體與生活中的應用做一個較實用與密切的連結,以便一般人都運用「藝術」的眼光來欣賞「解剖學」,將「藝用解剖學」變成一門生活常識,讓大家對於這個「日用而不知」的身體有進一步的了解。

因此,藉由臨床的經驗與知識的辨證,我們暸解到,我們所觀察到的人體皆處於「動作姿勢」之中;「動作姿勢」的引發取決於「行為思想」;而「動作姿勢」的形成,則是基於「應用解剖學」的人體結構。

以人像繪畫而言,藉由「動作姿勢」的形成,了解人體比例以及解剖學中的骨骼系統、肌肉系統以及兩者間的互動關係,探求透過兩者間的互動所產生的體表變化,精準地描繪人體的動作;繼而探討引發「動作姿勢」的「行為思想」,才能有最「完美」的人物創作。

而應用在專業「身體工作者Bodyworker」身上時,我們可以藉由「動作姿勢」所呈現出來的「行為思想」,探討身體各個部位所透露出來的情緒性、象徵性與下意識潛藏性的心理內涵,藉由精細的「觸診Palpation」探索身體中,肌性與骨性組織的變異,以致於能還原出「被術者」使用身體的情境、習性與模式;接著運用「解剖學」的知識分析「被術者」在運動系統中,因「過度使用」與「廢用」而導致身體力線的動力與靜力結構[2]所產生的功能性障礙;並且運用中醫經絡學的解釋系統,探討因功能性(指運動系統)問題所導致的器質性(指內臟系統)變化、或因器質性低落引發的功能性問題,作出全面且完整的判斷。 據此以做出精準的養生課程設計,從:
觀念的建立-讓你了解當下身體的現況;
身體的整備-定期的養生課程施作與矯正;到
生活的實踐-針對你身體的現況量身訂做、規劃出適合你的養生運動與建議、修正你生活中的姿勢使用,期使身體保持在一個高品質的健康狀態。

[1]發表於"NLP神經語言學課程-第一課
[2] 人體力學中我們區分為兩種力線結構,即動力結構與靜力結構。動力裝結構的是構成身體運動的軟組織部份,如肌肉、肌腱等;靜力結構指的是維持身體姿勢的支持性組織,如骨骼、關節、韌帶等。

2009年9月1日

Amrita農園

台東的風是甜的,土是黏的...

在台東法鼓山信行寺遇見的一對年輕夫婦
他們在台東種田的故事...,

2009年8月31日

藝用解剖學參考用書

《藝用解剖學全書》
作者:莎拉.席姆伯特,約翰.戴維斯/攝影;積木, 2006-01-10

《藝用解剖學 Anatomy for the Artist》
作者:Parramochn編輯群/著;譯者:王同禹/譯積木;2004-05-11日

《藝用解剖學》
作者:新形象編輯部;新形象;2002-03-22

人類的肢體動作會依據視線做調整

一、身體,就像叢林,裡面充滿各式各樣的生命。
而叢林的法則是-「盡力生存」。[1]

二、「盡力生存」的原則是「平衡」。
身體內部的化學平衡與身體外部的物理平衡。

三、動作姿勢的平衡,由腦部綜合動覺接受器、內耳平衡器官、眼睛和腳底壓力接受器傳來的訊息,但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人的視線。
人類的肢體動作會依據視線做調整。

以上是個人運用在Bodywork臨床,判斷Case身體應力發生與還原其身體在生活中使用型態的三個基本原則。運用這三個原則,基本上可以藉由受傷或過度使用的肌(肉)群,藉由肌肉的起止點、每束肌(肉)群可產生的動作,去推敲身體使用姿勢與型態,進而瞭解其身體進行平衡作用所需運用的調整機轉與過程,透過「身心教育(動作指導與手技調整)」,「...消除過度的肌肉緊繃,讓全身重量重新分配,免除肌肉與關節壓力,使動作順暢無阻。...引導身體進入內化的學習過程。」[2]
至於「人類的肢體動作會依據視線做調整」則是依據個人經驗所做出的假設,需進一步的再去探討「視線對肢體使用與身體結構的影響」,從「優勢眼」探討頸部的肌肉使用,進而引發肩背的因應與調整...,其次須以視障朋友作為對照組,在喪失視覺功能的情況下,肢體使用與身體結構又是如何運作協調。

[1] 句子修改自《學習地圖21世紀加速學習革命》科林 羅斯等著;經典傳訊。P84
[2]
《肢體療法百科─身心和諧之旅的智慧導航Discovering the Body’s Wisdom;瑪加‧奈思特(Mirka Knaster);邱溫譯;生命潛能;2009.04;p278。

2009年8月26日

Gnothi Seauton精美DM分享

正面背面
這DM花了我好多好多的時間,很用心地思考與設計。
除了商業目的外,我更希望它是一份祝福!
祝福您們!也祝福我自己!

2009年8月23日

「養生導引」與「導引解剖學」課程發想

規劃「養生導引」與「導引解剖學」課程的動機與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彙整傳統中國「導引術」[1]基礎功法的肢體元素與身體運用方式,透過傳統的經典記載、大師們的肢體闡述,結合中醫的理論與解剖學、生理學、身心學[2]的論證,以得到一個能與現代接軌,符合科學詮釋,促進健康養生的身體使用原則與論述。

「養生導引」主要匯整的動作源自於當代太極拳名師熊衛老師原創、養生大師張良維老師創新、重新詮釋並賦予新生命的《太極導引》[3],是養生功法在身體使用與身體覺知的一個根本的運動基礎。

「導引解剖學」則是透過解剖學、生理學與身心學對這些運動基礎的科學性說明,嘗試建立一套初階入門的養生解說方式,以方便傳統養生功法在教學與學習上的引述。

期盼藉由「養生導引」與「養生解剖學」課程的學習,用現代科學較能理解的思維,去實踐、覺察身體的使用原則,獲得身體的健康,還原身體的智慧、昇華心靈的平靜,窺探自己身體的奧秘,悟入遊戲[4]於寂滅身心境地。

[1]
導引術是中國古老的養生功法,可以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導」指的是導氣,意即呼吸,「引」指的是引體,意即肢體動作。「導引」簡單的說就是配合呼吸調息、肢體運動調身、意念調心的養生運動。
[2]
「身心學(Somatics)是一個研究soma現象的領域,而soma是指含有心性層面的身體,而非只是物化現象的身體(body)。這個領域為了有別於傳統重心智、貶身體的身心二元觀點,致力將身體與心智放置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極力強調身體的自主性與身心之間密切互動的關係。在探究身心關係和體會身體心靈的哲思下,重視實際內在經驗的探索、體會和反省,以瞭解人體覺察、生物功能和外在環境這三者間的互動現象,而非僅限於哲思辯証中尋求身心之主客關係的議題;希望經由直接身體的感覺、反應與動作操作,來調整身體及影響心理層面,使人們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自我,發揮潛能。」《身心動作療法(Somatic Movement Therapy)對舞蹈訓練的啟發》;劉美珠。
[3]
「太極導引」一詞,在台灣最早由太極拳名師-熊衛老師提出。他將各家各派的太極拳精髓,如陳式太極強調的「纏絲」、楊式太極強調的「抽絲」、武式太極強調的「開闔」做一個彙整,提出三個太極拳基礎運動的概念-即旋轉、延伸、開闔(一種身體整體膨脹收縮的概念),並從各派太極拳的套路當中整理、簡化出十二式基礎動作,包括導氣六式與引體六式,作為學習太極拳的入門基礎。「太極導引」後來被林懷民先生引進了「雲門舞集」,作為舞者的基本功法訓練,而且,更進一步的,林懷民先生運用「太極導引」的肢體元素編了「水月」這部作品,使得「太極導引」在藝文界大受歡迎。
1999年張良維先生獨具慧眼的看見「太極導引」並非只是太極拳的基礎功法,而是身體養生運動的基本元素,因而重新闡釋、改良「太極導引」,在旋轉、延伸、開闔的概念下,增加了一個「絞轉」(一種透過軀幹的肌肉收縮促進內臟蠕動按摩的方法),接著成立「台北市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大力的將「太極導引」推廣到全社會,從專欄到雜誌、廣播、學校、公家機關、企業等等,「太極導引」一時成為社會養生的時潮風尚。
2001年,張良維先生藉由自己一生的習武經驗、以及在禪修、道家煉氣對身體的參悟;亦從中國古代的導引術、道家養生、少林武術,甚至印度瑜珈的典籍中融會貫通,創立「氣機導引」養生功法,創立「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對社會養生志業,不遺餘力。
[4]
語出《圓覺經》威德自在菩薩卷;「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2009年8月21日

健康家庭日-養生,家庭生活化

我們看見,在不久的將來,「足部反射療法Reflex Therapy(腳底按摩)」與「指壓(SHIATSU)」將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養生技巧,並且,更多的「身心教育」與「肢體療法」會如雨後春筍般的湧入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而這都只為了一個目的:讓我們的身體覺醒、讓我們健康幸福地活著

我們曾經說過:「醫療是將健康的責任交給醫生,養生則是健康的責任還給每一個人。

現代社會的精密分工,讓我們原本完整的生命切割成許須多多個片段,剝奪了我們參與生命全成的權利。就拿我們到醫院去看病為例,進了醫院,第一件事便是掛號,掛「那一科?」,您可知道,這個動作背後的意義嗎?它代表著,我們的身體即將被支解,分離成不相干的許多部分。

我們必須記得:合聚頭面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肝肺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息苦樂善惡合聚名為人。[1]

因此,我們的使命與責任,最重要是養生教育,將身體健康的方法、觀念與技術分享給一個人,讓每一個人帶入生活,帶入家庭。我們衷心的期盼,每個星期、每個家人共同找一個晚上,沒有電視、沒有豐盛晚餐,在清淡的用餐後,我們的客廳成為我們身心交流的殿堂。

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相互指壓、相互按摩或做做導引鬆身、或做做瑜珈等等,還身心健康給生活、還身心健康給家庭、還身心健康給自己。

謹獻上最誠摯地祝福:Health and Happiness。

[1]《那先比丘經卷上》http://cbeta.bodhisutra.org/result/normal/T32/1670b001.htm
那先問王言名車何所為車者軸為車耶。王言軸不為車。
那先言輞為車耶。王言輞不為車。
那先言輻為車耶。王言輻不為車。
那先言轂為車耶。王言轂不為車。
那先言轅為車耶。王言轅不為車。
那先言軛為車耶。王言軛不為車。
那先言輿為車耶。王言輿不為車。
那先言扛為車耶。王言扛不為車。
那先言蓋為車耶。王言蓋不為車。
那先言合聚是諸材木著一面寧為車耶。王言合聚是諸材木著一面不為車也。
那先言假令不合聚是諸材木寧為車耶。王言不合聚是諸材木不為車。
那先言音聲為車耶。王言音聲不為車。
那先言何所為車者。王便默然不語。
那先言佛經說之如合聚。是諸材木用作車因得車。人亦如是。
合聚頭面耳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肝肺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息苦樂善惡合聚名為人。
王言善哉善哉。

2009年8月19日

2009' 9/12 Mind Space Workshop

看見身體的美麗Appreciation of beautiful body

藝用解剖學

Anatomy for the Artist

「從繪畫中學習解剖學,從解剖學中認識你自己。」
2009'09/12(六)下午1:30-5:30 Mind Space新形象肢體導引
台中市長春街38號2樓 Tel:2329-2363

走進先知祠的殿堂,空空蕩蕩,
神龕位置,擺著一面鑲著金框如落地窗般的大鏡子,
鏡旁有一塊岩石,裡面鐫刻著一行字
「站在這裡的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畫自己,是很有趣的。
說到繪畫,大家就開始卻步,大家總是圍繞在畫得「像不像」打轉。
其實,「像不像」不是問題,有沒有「感覺」才是問題。
畫得「像」,很簡單;畫出「感覺」才困難。
但是畫出「感覺」卻比畫得「像」來的更簡單。
相信上面這句話很多人看了會覺得很矛盾,不知所云為何?但是,倘若你真的動筆開始畫自己,跟你保證,你很快就會懂了!
什麼是「解剖學」?
「解剖學Anatomy」簡單的來說是對透過解剖大體的形式,對有形的身體進行的知識性探討。
什麼是「藝用解剖學」?
「藝用解剖學」是藝術創作者所應用的解剖學、是擁有「創造靈魂的人類」的應用解剖學。因此「人體解剖學的研究,不僅是針對人體各部位名稱及功能的理解,更是對我們自身這一奇妙的實體,存在於世界上的讚美。」不管我們藝術創作的形式為何,「藝用解剖學」理應成為我們的生活常識,一個自我形體認識的生活常識。

參考網頁:http://sufigardenis.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html

1每位學員請準備2B鉛筆1支、橡皮擦。

2請穿著寬鬆服裝。

預 定 日 程 表

日期

課程

上課內容

備註

9

12

()

1300-1330

1330-1530

看見自己的美麗

繪畫自己

把自己看清楚

身體觀察

1530- 1540

休息時間Tea Time

1540- 1730

與自己的身體相遇

「動作姿勢與行為思想」

「動作姿勢與應用解剖」

人體雕塑-日本浪越指壓

2009年8月12日

療癒的力量

自我療癒的力量埋藏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裡。
發掘出這種潛藏的力量,人便可以治癒自己的疾病。

對上蒼無絲毫私心的人,能治癒任何人的疾病。
使人能夠免於各種不幸的束縛,才是無上的療法。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喇嘛尊者原著;中國瑜珈出版社。P317

2009年7月10日

頸部的自我舒緩

頸部僵硬的問題:
頸部緊繃、僵硬與我們的站姿、坐姿、睡姿、頸部的使用習慣(如看書、看電視、看電腦、講電話、頭部長期轉動的方向)、以及手臂的使用(尤其騎摩拖車、腳踏車、提重物、使用滑鼠等)、甚至說話都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起因所影響的部位也有所差異。
但是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最簡便,並可因應各種狀況的自我按摩指壓方式,做法很簡單:

(一)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頸部:
以紅線為界線(胸鎖乳突肌),前側A區為頸部,這區結構極為精密,大動脈(頸總動脈)、氣管、食道、頸叢神經、甲狀腺、副架狀線等重要組織器官皆在此走行,因此前側按壓易有危險性,未受過專業訓練者,不太建議自己施作。
後側P區為項部,這區結構皆為肌肉組織,主要在支撐頸部,這個部位的按壓基本上是相當安全的。
(二)身體肌肉使用的基本原則
在身體中,肌肉組織分為淺層與深層肌肉,基本上深層的肌肉較短、小,肌力也較弱,基本上主要是在調整小動使作用,因此在做大動作時,小肌群是不太被使用的;淺層肌肉較大,肌力也較強,主要用於支撐與大動作使用,因此微動時,大肌肉是不太作用的。
(三)按壓方法
1、上臂向前平舉,屈肘,手掌掌面按住項部。
2、用大姆指按住酸痛、緊繃不舒服的位置,壓住後不需要揉捏,只要輕輕按住即可,力道以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為準。(事實上,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哪裡不舒服)。
3、輕輕轉動頸部、前屈(點頭)、後伸(仰頭)頸部,避免做360度頸部環繞的動作。
4、感覺肌肉在指下活動的感覺。
5、動作可以先從大動作開始,先放鬆淺層肌肉;接著做小動作,放鬆深層肌肉。(更深層的多裂肌群只要微動即可。)
6、隨時隨地都可以施作。

2009年7月3日

坐姿新嘗試-淺談「坐姿」與脊椎保健

◎陳建安

  回想一下,以一個現代的上班族而言,在一天當中,因應我們的生活、工作需求所使用的身體動作,以何者為最多呢?我想,答案是坐姿。根據「英國脊椎醫學會」統計,三二%英國人每天坐的時間超過十小時,有人吃午飯都坐在位子上;可見坐姿對人有多重要。國人或許沒有類似的統計,但是,有相同生活型態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然而,究竟不良的「坐姿」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什麼樣的「坐姿」才是正確的坐姿呢?
  我們可以先從身體的結構來理解坐姿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我們知道人體可以區分幾個局部:包括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骨盆會陰部和左右上肢、左右下肢。以人體的活動而言,骨盆會陰部是人體的連貫樞紐,上面承接身體軀幹,下方連接左右下肢。
  這個樞紐部位就骨骼而言包含了腰椎、薦椎、髖骨(髂骨、坐骨、恥骨)、股骨頭部份;以關節而言,包含了腰椎的關節、薦髂關節、髖關節;若就肌肉而言,其牽涉的範圍極廣,簡單的來說,身體的肌肉很多部份皆以相對拮抗作用的型態產生,腹部(前側)的肌肉(包含腹直肌、腰大肌、髂肌等)與背部(後側)的肌肉(豎脊肌群、最長肌群、髂肋肌)相拮抗;左右兩側(包含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橫肌等)亦相拮抗。因此,一側的肌肉緊繃,亦會造成相拮抗的肌肉緊繃。

  在臨床上,很多來健康檢查的朋友都會詢問我:「我的脊椎有沒有側彎?」「我的骨盆有沒有歪?」「我有沒有長短腳?」我都會筦爾地告訴他們:「基本上,只有一副骨骼沒有歪,那就是科學博物館那一副。」接著我會嚴肅地告訴他們:「人體是活的,身體是一個充滿智慧與精密的結構體,隨時都在為自己最好的生存機制做出調整、自我保護、自己找平衡、找生命的出路。」我們所需要的是「從第一人稱的角度,藉由體認身體智慧的過程中,開發身體覺察和增進自我瞭解。」[1]
  「骨盆是人體的重心,最常見的體態問題,幾乎都從骨盆開始,即使是由步態引起的體態問題,最後還是會影響到骨盆的位置。最常見的骨盆問題,包括骨盆前傾、骨盆後傾和骨盆旋轉。從這些問題會導致延伸的症狀,則包含了脊椎側彎、功能性長短腳、高低肩、內外八走路等情形。」[2]
  就「坐姿」而言,在生活中,我們所需注意的是,我們「常」坐在那一邊。一般來說,習慣上,我們容易坐在慣用手的那一邊,當我們重心坐落在一邊時,那一邊就會被頂高。基本上,我們可以假想將骨盆的兩側頂端(髂嵴)連成一條橫線,再將兩側肩膀的肩峰連成一橫線,這兩條線原則上應該是平行的。倘若右邊骨盆被頂高了,照理說右肩也會同時連帶被頂高,但是,由於身體的自我調整作用,為了平衡,反而會將右肩降低,結果就在脊椎產生代償作用,促使脊柱彎曲,繼而產生兩側肌肉失衡產生緊繃,進而擴大到整個腰背痠疼等症狀。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隨時調整身體回到中立位(Resting position)[3]是很重要的。有一個關鍵的概念大家必須建立:什麼樣的姿勢倒是其次,身體最怕的是僵化在一個姿勢上不動。因此,會讓你覺得很舒服的姿勢是有問題的,然而問題不在於姿勢,而是時間,因為你會在那個姿勢上撐很久,造成某些肌肉群的過度使用。

在此,我們提供一個「坐姿」的新嘗試給大家做參考,它的做法很簡單。
1、首先,身體的使用觀念-挺腰不要挺胸,挺胸會讓整個背肌繃緊,挺腰則不會。
2、找出你的肚臍,肚臍的正後方這點中醫稱為「命門」,大約在第二、第三腰椎中間。
3、端坐在椅子上,背不要靠,輕輕地將命門往前挺,直到兩側坐骨結節平均地支撐在椅面上。
4、不要刻意維持姿勢,做完即放輕鬆,隨時想到隨時做,讓它變成自然習慣。

這個坐姿的新嘗試,在人體結構上真正產生的動作是藉由腰椎帶動薦椎與髂骨,造成骨盆前旋的動作,透過這個骨盆前旋的動作,脊柱的四個生理曲度會產生上升延伸的動作,促進脊椎、腹部與背部肌肉的調整,促使身體回中立位,達到調整、放鬆的效果。


註:
1〈身心學(Somatics)之意涵與發展之研究〉;林大豐、劉美珠;台東大學體育學報。
2《體態,決定你的健康─黃如玉醫師的脊骨平衡完全手冊》,新自然主義出版。
3「中立位」,通常為肌力平衡位,此時關節面與周圍韌帶及肌肉組織皆處於放鬆的狀態,利於最大限度地進行日常活動。

坐姿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