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井穴即是開啟十二經脈流注的源頭
人體主要有十二條經絡。每一條經絡各有一個井穴,故有「十二井穴」。井穴是針灸、指壓治療中常用的穴位,對調節人體健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井穴的定義
古人將經脈比作河流,體表的經脈是地面部分的河流,體內的經脈就像是地下的暗流。井穴便是溝通這兩條河流的「井口」。 井穴,屬五腧穴的一種,多分佈在人體手指、腳趾的末端,是體表經脈內的氣血流注到體內經脈中的必經之路。《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出為井。」也就是說,井穴是經脈流注的開始,猶如水流的泉源一樣。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經脈的「根穴」,主管著十二經脈中的支脈。[1]因此,開井穴即是開啟十二經脈流注的源頭。
十二經脈與其井穴是一一對應的,十二經各有一個井穴,其名稱是:
十二經絡名稱
|
對應井穴
|
手太陰肺經
|
少商
|
手陽明大腸經
|
商陽
|
手厥陰心包經
|
中衝
|
手少陽三焦經
|
關衝
|
手少陰心經
|
少衝
|
手太陽小腸經
|
少澤
|
足太陰脾經
|
隱白
|
足陽明胃經
|
厲兌
|
足厥陰肝經
|
大敦
|
足少陽膽經
|
足竅陰
|
足少陰腎經
|
湧泉
|
足太陽膀胱經
|
至陰
|
井穴的清熱作用
一般來說,每個井穴都可以治療所屬經脈、臟腑的熱證。比如少商可以清肺熱,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喘。對於風熱邪氣侵犯肺經引起的咽喉腫痛,在少商穴針刺放血,往往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井穴不但可以清瀉所屬臟腑經絡的火熱,還可治療以全身發熱為主的病症。由於十二經脈中所屬臟腑、經絡有陰陽表裡對應的關係,井穴的清熱作用也會表現出陰陽表裡的對應特點。例如商陽是大腸經的井穴,卻可以清肺熱,治療肺熱咳喘、咽喉腫痛等症。
井穴的開竅安神作用
除了清熱,井穴還有醒腦開竅和安神鎮靜的作用。
井穴位於四肢末端,有豐富而敏感的末梢神經分佈。刺激手部的井穴具有極強的醒腦、甦厥、開竅、止痛的作用,常用於各種病症的急救。
腳部的井穴在急救中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腎經井穴—湧泉,常用於治療中風、癔病、發熱導致的昏迷和休克。此外,湧泉還有開腎竅的作用,腎氣虧虛的人可以通過按摩湧泉來鼓舞腎氣。
少商、少沖等其他井穴也可以刺激相應臟腑,例如:鼻塞時可以刺激開肺竅的少商、商陽;耳鳴、耳聾的人可以刺激開眼耳竅的關衝、足竅陰。